公廟
基本解釋
指諸侯國君之廟。《禮記·郊特牲》:“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諸侯,而公廟之設於私家,非禮也。由三 桓 始也。”《孔子家語·廟制》:“ 衛 將軍 文子 將立三軍之廟於其家,使 子羔 訪於 孔子 。 子 曰:‘公廟設於私家,非古禮所及,吾弗知。’”
成語(Idiom):公廟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mi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共場所或公眾神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廟是指供公眾祭祀、祈福的廟宇,也可以泛指公共場所。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多擁擠的場所或者熱鬧非凡的場合。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廟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多擁擠的情況,可以用在以下場景中:人們排隊購買熱門商品時,人山人海的旅游景點,廟會或節日期間的廟宇等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廟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人們常常會到廟宇中祭拜神靈,祈求平安和好運。因此,廟宇成為了人們共同祭祀的場所,也是人們聚集的地方。由于廟宇人多,人們就用“公廟”來形容人多擁擠的場合。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廟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公”和“廟”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家商場每逢周末都像是個公廟,人山人海。
2. 在春節期間,廟會上人們爭相踩年糕,熱鬧得像個公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廟宇中人山人海的場景,人們在廟里祭拜神靈,廟宇變成了一個公共場所,形成了成語“公廟”。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廟宇文化和廟會文化,深入了解中國傳統的宗教信仰和慶祝活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廟會上人們排成長隊,人多得像個公廟。
初中生:學校操場上舉行的運動會,人山人海,熱鬧得像個公廟。
高中生:火車站上人來人往,人群擁擠得像個公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