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乞兒乘車
發音(Pronunciation):qǐ ér chéng ch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本無能力或資格享受某種待遇,卻非法或不正當地得到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乞兒乘車”源于宋代文學家蘇軾的《東坡志林》。乞兒本是指行乞的窮人,而乘車則是富人的待遇。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一個乞丐非法或不正當地享受到了富人的待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某些人或事物不應該得到的待遇或權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根據記載,蘇軾在《東坡志林》中寫道:“有乞兒乘車,有官人乞食。乞兒乘車,官人乞食,皆非其分,而人之所以痛其心者,以為欺上瞞下也。”他通過這個成語揭示了社會不公和道德淪喪的現象。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乞兒”+謂語“乘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沒有工作,卻乞兒乘車,真是可恥。
2. 這位學生沒有參加考試,卻得到了獎學金,簡直是乞兒乘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乞兒乘車”與不正當獲得待遇的形象聯系起來,例如想象一個乞丐坐在豪華轎車里,這樣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社會公平和道德倫理相關的成語,如“以卵擊石”、“無中生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沒有做功課,卻得到了滿分,簡直是乞兒乘車。
2. 初中生:他沒有參加訓練,卻進了優秀運動員名單,真是乞兒乘車。
3. 高中生:她沒有付出努力,卻得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簡直是乞兒乘車。
4. 大學生:他沒有參加實習,卻得到了高薪工作,真是乞兒乘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