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徒
成語(Idiom):賊徒(zéi tú)
發音(Pronunciation):zéi t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壞人、惡徒、無賴之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賊徒是由“賊”和“徒”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賊指的是偷盜、作惡的人,徒指的是沒有師傅或沒有正當職業的人。賊徒一詞用來形容壞人、惡徒、無賴之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賊徒一詞常用于形容那些行為不端、為非作歹的人。可以用來批評、警示和諷刺那些不守法紀、不遵守道德規范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賊徒一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小說《東周列國志》中。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做賊徒的小偷,在偷盜的過程中被發現并逃跑。后來,他遇到了一個叫做劉德的人,劉德原本是個善良的人,但被賊徒的花言巧語所迷惑,最終也變成了與賊徒一樣的壞人。這個故事通過賊徒一詞,告誡人們要警惕那些不良影響,不要被壞人所欺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賊徒是由兩個單獨的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治安越來越差,賊徒橫行。
2. 不要和那些賊徒為伍,否則你會被卷入麻煩之中。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賊徒一詞與賊、徒兩個字的意思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壞人偷盜、作惡的形象,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賊徒相關的成語,如賊眉鼠眼、賊喊捉賊等,了解更多關于壞人、惡徒的表達方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那個偷東西的人真是個賊徒,我們應該告訴老師。
2. 初中生:這個社會上有太多的賊徒,我們要提高警惕。
3. 高中生:他原本是個好學生,卻被賊徒的誘惑所迷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4. 大學生:社會上的賊徒越來越多,我們應該加強法律意識,維護社會的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