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塞
成語(Idiom):榛塞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ēn s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路途狹窄,像雜草叢生的小路一樣堵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榛塞”由兩個字組成,榛指的是雜草,塞指的是堵塞。榛塞形容的是路途狹窄,像雜草叢生的小路一樣堵塞,無法通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榛塞這個成語多用于形容道路狹窄、擁擠不堪的情況。也可以用來比喻事情進展緩慢、困難重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榛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僖公十九年》一書中。這個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晉國國君僖公想要去拜訪別國的國君,但是道路非常狹窄,雜草叢生,無法通行。于是有人對僖公說:“這條路榛塞,無法通行。”后來,人們就用“榛塞”來形容狹窄、堵塞的道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榛塞是一個形容詞+動詞的結構,形容詞榛修飾動詞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條小巷太榛塞了,連個人都擠不過去。
2. 交通擁堵,道路榛塞,大家都被堵在路上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道路被雜草叢生堵塞,無法通行的場景,幫助記憶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交通、道路相關的成語,如“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家門前的小路榛塞,他每天都要費很大勁才能走到學校。
2. 初中生:早上上學的路上,公交車站前總是人山人海,真是榛塞啊!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交通太擁堵了,每天上班都要經(jīng)歷榛塞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