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yǐ rén fèi yán ㄧˇ ㄖㄣˊ ㄈㄟˋ ㄧㄢˊ以人廢言(以人廢言)
◎ 以人廢言 yǐrén-fèiyán
[reject saying because the speaker is what or who he is] 因為某人不好或不喜歡某人而不管他的話是否有道理,概不聽取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詞語解釋
yǐ rén fèi yán ㄧˇ ㄖㄣˊ ㄈㄟˋ ㄧㄢˊ以人廢言(以人廢言)
由于人不好,對其言論也加以否定。《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梁書·武帝紀中》:“徑寸之寶,或隱沙泥;以人廢言,君子斯戒。”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評論·靖康景泰二論》:“此時君相共亡其國,罪不必言;但此二策未為無見,竟以人廢言。”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以人廢言
成語(Idiom):以人廢言 (yǐ rén fèi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yǐ rén fèi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以個人的言論代替真理或客觀事實,忽視真正的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以人廢言是指用個人的主觀言論去代替真理或客觀事實,忽視真正的問題。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主觀意見的無效性和片面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來批評那些只看重個人意見而忽視真相或重要問題的人。可以用于社會、政治、學術等各個領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南朝梁代的文學家劉勰的《文心雕龍》一書中。這本書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理論的重要著作之一。以人廢言一詞在書中被用來批評那些只以個人意見為準則的文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以人廢言是由“以”、“人”、“廢”、“言”四個字組成的。其中,“以”表示以某種方式,將“人”作為主體,將“廢”作為動詞,表示廢棄或忽視,最后是“言”,指的是言論或言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以人廢言,從來不聽別人的建議。
2. 在辯論中,要注重事實和真相,不要以人廢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這個成語拆分為“以人”和“廢言”兩部分進行記憶。同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討論問題時,把自己的言論當作真理,而忽視了真正的問題,從而引起他人的批評和不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類似的成語,如“以訛傳訛”、“以偏概全”等,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班上有個同學總是以人廢言,不聽老師的話。
2. 初中生:有些同學在班級討論中總是以人廢言,不關心真正的問題。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不少選手都陷入了以人廢言的陷阱,導致了討論的偏離。
4. 大學生:在學術研究中,應該注重事實和真相,而不是以人廢言。
5. 成人:社會上有些人總是以人廢言,只關心個人利益而忽視了真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