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權
成語(Idiom):避權(bì quán)
發音(Pronunciation):bì q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回避權勢,避免與權貴接觸。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避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分別是“避”和“權”。避的意思是回避、躲避,權的意思是權勢、權貴。避權的基本含義是回避權勢,避免與權貴接觸。它表示人們在遇到權勢者時,為了避免受到壓迫或利用,故意保持距離,不與權貴接觸。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避權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權勢者時的行為,表示人們不愿與權貴接觸,避免被利用或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例如,在工作場合中,一些員工可能會避免與上級領導過于親近,以免被利用或陷入困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避權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場。在古代社會中,權貴階層擁有特權和權勢,而普通百姓往往處于弱勢地位。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和生活安寧,普通百姓常常選擇回避權貴,避免與他們接觸,以免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避權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避權,不愿與那些權貴接觸。
2. 在這個公司里,他總是避權,不與上級領導過于親近。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記憶避權這個成語:
1. 將“避”字與躲避的意思聯系起來,表示回避權勢。
2. 將“權”字與權貴的意思聯系起來,表示權勢者。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想進一步學習關于權力和社會地位的詞語,可以學習以下成語:
1. 權謀:指權力斗爭中使用的策略和手段。
2. 權勢滔天:指權力極大,強大得無法抵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不喜歡和班里的班長一起玩,他總是喜歡避權。
2. 初中生(13-15歲):在學校里,有些同學會避權,不與班級的班干部接觸。
3. 高中生(16-18歲):考試時,有些同學會避權,不與學校里的高層領導接觸,以免受到額外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