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
基本解釋
(1).白色的馬。《左傳·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國 魏 曹植 《白馬篇》:“白馬飾金羈,連翩西北馳。” 明 高濂 《玉簪記·鬧會》:“分經來白馬,洗鉢起黃龍。” 方然 《白色花·報信者》:“我底白馬喲!大風來了,別讓細砂與你長長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馬為盟誓或祭祀的犧牲。《史記·呂太后本紀》:“ 高帝 刑白馬盟曰:‘非 劉氏 而王,天下共擊之!’” 漢 趙曄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 禹 乃東巡,登 衡岳 ,血白馬以祭。”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祝盟》:“騂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馬表示有兇事。 唐 陳子昂 《祭孫府君文》:“白馬故人,青鳥送往。”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一:“白馬 華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參見“ 白馬素車 ”。
(4).見“ 白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縣 北。《戰國策·趙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舉 巴蜀 ,併 漢中 ,東收兩 周 而西遷九鼎,守 白馬 之津。”《韓非子·初見秦》:“決 白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舉而 三晉 亡,從者敗也。”
(6).古縣名。 春秋 衛國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縣 東。《三國志·魏志·武帝紀》:“二月, 紹 ( 袁紹 )遣 郭圖 、 淳于瓊 、 顏良 攻 東郡 太守 劉延 于 白馬 。”
(7).古驛名。 唐 末 朱全忠 殺 裴樞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黃河 ,驛由此著名。 清 鈕琇 《觚賸·虎丘題詩》:“ 虞山 錢宗伯 ( 錢謙益 )以譴歸,有題詩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寬沉 白馬 ,今來應悔賣 盧龍 。’”參見“ 白馬清流 ”。
(8).復姓。見《通志·氏族四》。
英文翻譯
1.a surname
成語(Idiom):白馬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美麗的白馬,引申為指美好的事物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馬是中國文化中象征純潔、高貴和美好的形象。成語“白馬”通常用來形容美麗的事物或人,也可用來形容高尚的品質和卓越的才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馬常常用于贊美某個人的美貌、才華、品德等優秀特質。它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或事物在某個領域里獨一無二、無與倫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馬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漢代時期,有一匹名叫“白馬非馬”的馬,它的毛色雪白如玉,步履輕盈,而且能夠飛天行空。這匹白馬象征著純潔和高貴,被視為吉祥之物。因此,人們通過使用“白馬”這個成語來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渴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白”和“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是一匹白馬,無論是外貌還是內在都無可挑剔。
2. 這個項目是我公司的白馬,希望能夠順利完成。
3. 這位演員憑借出色的表演技巧,成為了影壇的一匹白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馬的形象與純潔、高貴、美好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想象一匹雪白的馬在陽光下奔跑,同時思考和反復使用這個成語,有助于鞏固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基本含義外,還可以學習與白馬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如“白馬王子”、“白馬非馬”等。這些詞語和成語都有自己獨特的含義和故事背景,可以進一步擴展對白馬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匹白馬,幫助更多的人。
2. 初中生:她是我們班的白馬,學習成績優秀,還熱心幫助同學。
3. 高中生:這個項目是我們學校的白馬,大家都很期待它的成功。
4. 大學生:他是一個有才華的白馬,無論是學術研究還是藝術創作都很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