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揖
基本解釋
向眾人所行的作揖禮。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五:“ 徐士秀 畢竟是聰明人,此時便也明白各位所爭何事,靈機一動,得了個主意,便不慌不忙,閃身出來,向眾位作了個公揖。”
成語(Idiom):公揖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y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正而恭敬地行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揖是由“公”和“揖”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也代表著尊重他人的行為;“揖”表示行禮、鞠躬。公揖的含義是指以公正和恭敬的態度行禮,表示對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揖常用于形容人們在公共場合或莊重的場合中,以恭敬的態度向他人行禮。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長輩、上司或重要客人的尊重和禮貌,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公共事務中保持公正和公平的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中國,人們非常注重禮儀,尊重他人是一種重要的價值觀。公揖這個成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它強調了人們應該以公正和恭敬的態度對待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揖的結構是“公+揖”,其中“公”是形容詞,表示公正、公平;“揖”是動詞,表示行禮、鞠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會議上公揖了一禮,表示對對方的尊重。
2. 學生們在老師進教室時都會公揖行禮,表達對老師的敬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公揖這個成語,可以將“公”和“揖”兩個字分別與“公正”和“行禮”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以公正的態度行禮,就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的禮儀文化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關于中國傳統禮儀的知識,了解更多關于行禮、尊重和禮儀的成語和習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小明在老師生日會上向老師公揖行禮,表示祝福和尊敬。
2. 小學生:小紅在班級演講比賽中以公揖的姿態向評委行禮,展示了她的自信和尊重。
3. 中學生:在學校領導來參觀考察時,全體學生以公揖的方式迎接,展現了學生團結、禮貌的形象。
4. 大學生:大學生在畢業典禮上公揖領導和教師,表達對他們的感激和敬意。
5. 成年人:在商務會議上,與合作伙伴公揖行禮,體現了商業交往中的尊重和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