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麪
基本解釋
1.小麥磨成的粉。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穀一·小麥》﹝發(fā)明﹞引 寇宗奭 曰:“生嚼白麪成筋,可黏禽蟲?!?清 富察敦崇 《燕京歲時記·元旦》:“是日,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麪作角而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 老舍 《茶館》第一幕:“在鄉(xiāng)下,五斤白面就換個孩子,你不是不知道!”
2.指面條。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只見 女辛 搬進夜飯來,放在中間的案上,左邊是五大碗白面;右邊兩大碗,一碗湯;中央是一大碗烏鴉肉做的炸醬?!?br>3.指毒品海洛因。 老舍 《茶館》第二幕:“哈德門煙是又長又松,(掏出煙來表演)一頓就空出一大塊,正好放‘白面兒’?!?楊朔 《百花山》三:“土匪多,大半是吸白面的?!?/p>
成語(Idiom):白麪
發(fā)音(Pronunciation):bái mi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毫無根據(jù)、沒有依據(jù)的言論或事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麪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言論或事情毫無根據(jù)、沒有依據(jù),完全是憑空捏造的。它強調(diào)了虛構和無稽之談的性質(zh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于諷刺或批評那些沒有根據(jù)、沒有事實依據(jù)的言論或行為。通常用于口語和書面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白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民間故事《白麪書》。故事中的主人公白麪書是一個名叫白麪的人,他以編造虛假的言論和故事為生。這個成語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用來形容沒有根據(jù)的言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麪是一個雙音節(jié)的成語,由“白”和“麪”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說的那些話完全是白麪,沒有任何依據(jù)。
2. 別聽他的,他常常說些白麪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白麪書的故事聯(lián)系起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人在書中編造虛假的言論,然后將這個形象與白麪成語聯(lián)系起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虛假、欺騙相關的成語,如“無稽之談”、“無中生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說的那個故事一點也不真實,完全是白麪。
2. 初中生:老師告訴我們要慎重選擇信息源,不要被一些白麪的消息所誤導。
3. 高中生:這篇報道缺乏事實依據(jù),充滿了白麪之詞。
4. 大學生:在社交媒體上,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一些人發(fā)表一些毫無根據(jù)的言論,這就是典型的白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