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母
基本解釋
◎ 奶母 nǎimǔ
[amah wet nurse] 奶娘
英文翻譯
1.【醫】 nutrix; wet nurse
詳細解釋
亦作“ 奶母 ”。亦作“妳母”。乳母。《宋書·何承天傳》:“ 承天 年已老,而諸佐郎并名家年少, 潁川 荀伯子 謿之,常呼為嬭母。”《北齊書·崔季舒傳》:“﹝ 靜帝 ﹞恒與 季舒 論之,云:‘ 崔中書 是我妳母。’”《武王伐紂平話》卷上:“此人是東宮嬭母 馮氏 。” 沙汀 《丁跛公》:“但那坐在公館門口的奶母告訴他,團總已經上衙門搓早麻將去了。”
成語(Idiom):奶母
發音(Pronunciation):nǎi m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照顧和撫養嬰兒的女性,也比喻照顧和培育別人的事物或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奶母原指照顧和撫養嬰兒的女性,后來引申為照顧和培育別人的事物或人。成語“奶母”用來形容一個人對某個事物或人的照顧、培養和關懷,如同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對他人的關愛和培養,也可用于形容對事物的細心呵護。在工作場合中,常用于形容領導或老師對晚輩或下屬的悉心教導和培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奶母”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賢婦。相傳,在東漢末年,有一位名叫趙娥的賢婦,她丈夫去世后,她獨自撫養兩個兒子。為了供養兒子上學,她每天早早起床,做飯做家務,然后外出做工掙錢。她十分辛苦,但始終沒有放棄對孩子的關愛和培養。趙娥的鄰居們看到她的辛苦和奉獻,紛紛稱贊她是孩子們的“奶母”。這個故事流傳下來,成為形容對他人的關愛和培養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要由“奶”和“母”兩個字組成,其中“奶”指母親哺乳嬰兒,引申為照顧撫養;“母”指母親,引申為培育、關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是我們團隊的奶母,一直關心和培養我們的成長。
2. 這個機構是教育界的奶母,為年輕人提供了很多學習的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奶母”與母親的關系,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想象母親對待自己的孩子般的關愛和培養,就能理解“奶母”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關愛和培養相關的成語,如“以母之名”、“愛莫能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老師就像是我的奶母,每天都幫助我學習。
2. 初中生:父母對我就像是奶母一樣,他們一直在關心和培養我。
3. 高中生:老師是我們的奶母,他們一直指導和關懷著我們的學業。
4. 大學生:大學是我們的奶母,為我們提供了學習和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