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
基本解釋
圣人之德;天子之德。《易·乾》:“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 南朝 梁 沉約 《梁明堂登歌·歌青帝》:“帝居在震,龍德司春。” 唐 吳筠 《高士詠·楚狂接輿夫妻》:“鳳歌誡 文宣 ,龍德遂隱密。” 金 麻革 《上云內帥賈君》詩:“日月依龍德,風云挾豹韜。”
成語(Idiom):龍德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卓越的道德品質。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德由“龍”和“德”兩個字組成。“龍”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權威和威嚴,“德”則表示品德和道德。龍德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具有卓越的道德品質,如忠誠、正直、善良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德成語常用于贊美和稱贊一個人的高尚品德和崇高道義。可以用來形容有道德操守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有高尚行為和品質的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龍德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古代有一位名叫龍德的賢士,他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道德行為而被人們所稱贊和推崇。因此,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有高尚品德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德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其中“龍”為名詞,表示巨龍;“德”為名詞,表示道德。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形容詞,表示高尚的品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生恪守龍德,以其高尚的品德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2. 這位老師不僅教學有方,而且為人龍德,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龍德成語。可以想象一條巨龍升騰于天空,象征著崇高和權威,同時它的品德也是高尚的。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道德和品德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對龍德的理解,如“君子之德”、“德高望重”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龍德,總是幫助別人。
2. 初中生:老師教導我們要做一個有龍德的人,要有高尚的品德。
3. 高中生:她是學校的龍德代表,參與了許多公益活動。
4. 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培養自己的龍德,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通過以上學習指南,你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記憶“龍德”這個成語,并在適當的場合中運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