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帔
基本解釋
仙子的衣飾。 唐 孟郊 《同李益崔放送王煉師還樓觀兼為群公先營山居》詩:“霞冠遺彩翠,月帔上空虛。” 唐 寒山 《詩》之二四六:“昨到 云霞觀 ,忽見仙尊士。星冠月帔橫,盡云居山水。” 前蜀 韋莊 《天仙子》詞:“金似衣裳玉似身,眼如秋水鬢如云。霞裙月帔一羣羣。” 華鍾彥 注:“霞裙月帔,仙子所飾。”
成語(Idiom):月帔
發音(Pronunciation):yuè p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狀和位置。也用來形容形狀像月亮的東西。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月帔是由“月”和“帔”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月”指的是月亮,“帔”指的是古代貴族的禮服。這個成語最初用來形容月亮在天空中的形狀和位置,后來也被用來形容其他形狀像月亮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月帔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事物的形狀像月亮,也可以用來形容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某個物體的形狀像月亮,或者形容某個人的臉形像月亮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史書記載,月帔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當時,孔子的學生子路問他:“月亮為什么會有形狀和位置?”孔子回答說:“月亮的形狀和位置就像是一件貴族的禮服,所以我們可以用‘月帔’來形容。”這個故事表達了孔子對月亮形狀和位置的贊美之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月帔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的臉形像月帔一樣,非常美麗。
2. 這個花瓶的形狀像月帔,非常別致。
3. 他的眼睛像兩個月帔,明亮而迷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月亮的形狀和位置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月亮是一個貴族的禮服,形狀像一個帔子,掛在天空中,就像是一個月帔。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月亮相關的成語,如“明月照大江”、“月下老人”等,擴展對月亮的文化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天上的月亮像一個大大的月帔,非常漂亮。
2. 初中生(13-15歲):她的臉像一個月帔一樣,美麗動人。
3. 高中生(16-18歲):這幅畫的構圖像一個月帔,給人一種寧靜和美好的感覺。
4. 大學生及以上:他的眼神像兩個明亮的月帔,透露著智慧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