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耆
成語(Idiom):伊耆
發音(Pronunciation):yī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年老體衰,精神不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伊耆是指年老體衰、精神不振的狀態。其中,“伊”意為衰老,“耆”意為老年人。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人到了老年時,身體和精神都逐漸衰退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年老體衰、精神不振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身體狀況不佳,精力不足,或者形容某人在工作或學習中狀態不佳,無法恢復過去的活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伊耆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論語·公冶長》:“耆老耄者,尚書而不讀,農夫而不耕,所以為力不足者也。”這句話的意思是,年老體衰的人,像耆老和耄者一樣,就像是擔任尚書卻不讀書,或者是農夫卻不耕田一樣,因為體力不足而無法完成工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伊耆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年紀大了,身體也不好,經常感到伊耆。
2. 老爺爺雖然伊耆,但仍然保持著樂觀的心態。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年紀大的老人,走路蹣跚,精神不振的樣子,將其與伊耆這個成語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文化中對老年人的尊重和重視,以及關于養老和健康的話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奶奶年紀大了,有時候會感到伊耆,但她還是很開心。
2. 初中生:爺爺雖然伊耆,但他每天還是堅持鍛煉身體。
3. 高中生:老師上課的時候顯得有些伊耆,可能是太累了吧。
4. 大學生:大學快畢業了,感覺自己變得有些伊耆,需要調整狀態重新找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