祿養
成語(Idiom):祿養(lù yǎng)
發音(Pronunciation):lù y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以國家的祿俸來供養自己的父母或親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祿養一詞源自于古代中國的官員制度。在古代中國,官員們的薪水中有一部分是用來供養自己的父母或親屬的。祿養這個成語就是用來形容官員孝敬父母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祿養這個成語主要用來形容孝敬父母的行為。可以用在夸獎一個人孝順父母的情況下,也可以用來提醒他人要孝順父母。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祿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漢書·韓安國傳》中,其中記載了一個叫韓安國的官員,他將自己的祿俸全部用來供養父母,因此被人稱為“祿養”。他的行為被贊譽為孝順的典范,后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祿養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祿”和“養”。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自己的收入祿養父母,真是孝順的好兒子。
2. 她每個月都給父母寄錢,真是祿養之孝。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祿養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拿著自己的薪水去供養父母的場景,這樣可以幫助記住祿養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孝順的成語,比如“孝敬父母”、“孝順頂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每天回家都會幫爸爸媽媽做家務,真是祿養之子。
2. 初中生:我希望自己能夠將來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祿養父母。
3. 高中生:他用自己的獎學金祿養了父母,展現了他的孝心。
4. 大學生:我將來一定要努力工作,為了能夠祿養父母。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祿養”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