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悖
基本解釋
懲治悖逆。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外篇》卷一:“朝覲之禮,非所以討悖也,而悖自弭;絃誦之禮,非所以懲暴也,而暴自化?!?/p>
成語(Idiom):討悖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bèi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違背常理,與事實相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悖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討”字意為尋找、追求,而“?!弊忠鉃檫`背、相反。討悖的含義是指與事實相悖,違背常理的情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悖常用于描述某種說法或行為與常理相矛盾的情況,強調其荒謬、不合理的一面。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錯誤觀點或行為,也可以用于諷刺、嘲笑某種荒唐的說法或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楊慎《明夷待訪録》一書中,其中描寫了一個荒唐的故事。故事中,有一位官員在處理案件時,違背常理地判決了一個無辜的人。這個錯誤的判決引起了公眾的不滿和抗議,大家紛紛指責他的作為與事實相悖,是討悖之舉。從此以后,人們將這個故事中的“討悖”一詞作為成語來使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討悖”的結構是“動詞 + 形容詞”,其中動詞“討”表示尋找、追求,形容詞“悖”表示違背、相反。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觀點完全討悖常理,沒有任何道理可言。
2. 這個決策與實際情況完全討悖,不符合客觀事實。
3. 這種說法討悖常理,顯然是在胡說八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成語“討?!???梢詫ⅰ坝戙!迸c“逃背”聯想起來,想象一個人在尋找背離常理的東西,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討?!毕嚓P的成語,如“背道而馳”、“不合時宜”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想法太討悖了,怎么能相信童話故事中的神奇事件呢?
2. 初中生:這個政策的執行方式與我們的期望完全討悖,我們應該提出抗議。
3. 高中生:他的行為與道德操守完全討悖,不值得我們尊敬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