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尾道
基本解釋
(1). 唐 代 含元殿 前的甬道。自上望下,宛如龍尾下垂,故名。 唐 張籍 《贈趙將軍》詩:“身貴早登龍尾道,功高自破 鹿頭城 。”《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 祿山 計天下可取,逆謀日熾,每過朝堂龍尾道,南北睥睨,久乃去?!?br>(2).借指朝廷。 宋 梅堯臣 《賜酒》詩:“近親龍尾道,遠襲雀頭香?!?清 趙翼 《邸抄》詩:“黃髮召歸龍尾道,翠云焚卻雉頭裘?!?br>(3).舊時城外至城上盤旋而上的隥道。《資治通鑒·唐昭宗乾寧元年》:“ 王先成 請筑龍尾道,屬于女墻?!?胡三省 注:“自城外筑墱道,陂陀而上,屬于城上短垣。其道前高后庳,后塌于地,若龍之垂尾然,故謂之龍尾道?!?/p>
成語(Idiom):龍尾道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wěi dào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龍尾道是一個形象化的成語,表示在隊伍或群體中處于末尾的位置。它比喻地指人處于低下、邊緣或不重要的地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尾道是由“龍尾”和“道”兩個詞組成的成語。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象征著權力、威嚴和尊貴。而“尾”則表示位置的末尾。道則表示位置或狀態。因此,龍尾道形象地描繪了人處于隊伍或群體中的末尾位置,暗示了其地位低下或不重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龍尾道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在某個團隊、組織或社會中處于較低的地位。它可以用來批評或諷刺那些在團隊中不被重視或處于邊緣的人。同時,也可以用來描述某個集體中的弱勢群體,強調他們的地位低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龍尾道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這個成語可能是通過人們對龍的形象和神話故事的理解和創造而來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一種神圣而崇高的生物,它代表著權力和尊貴。而尾部則是龍的末端,相對于龍的頭部來說,地位較低。因此,人們通過將龍的尾部與道結合,創造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尾道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一直處于龍尾道,所以很少有機會發表意見。
2. 這個團隊中的實習生一直被安排在龍尾道,缺乏機會展示自己的能力。
3. 我們應該關注那些處于龍尾道的人,給予他們更多的支持和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龍尾道可以通過以下方法:
1. 將“龍尾”和“道”兩個詞分別記憶。龍尾是指龍的末尾,道是指位置或狀態。
2. 將“龍尾”與處于末尾位置的人聯系起來,形成形象化的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了解其他與龍相關的成語,如龍飛鳳舞、龍馬精神等。
2. 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龍的神話故事和象征意義的研究。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在班級里一直處于龍尾道,很少有機會當班長。
2. 初中生:他在球隊中一直處于龍尾道,很少有機會上場比賽。
3. 高中生:她在學校的學生會中一直處于龍尾道,很少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
4. 大學生:我們學校的實習生總是被安排在龍尾道,缺乏真正的實踐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