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護
成語(Idiom):匡護(kuāng hù)
發(fā)音(Pronunciation):kuāng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正義人士敢于維護正義、公正,幫助他人,對抗邪惡勢力,保護弱者。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匡護是由“匡”和“護”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匡”意為糾正、扶正,“護”意為保護、守護。匡護的基本含義是正直的人們勇敢地維護正義,保護弱者,對抗邪惡勢力,以保護社會的公平和公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匡護常用于形容或贊揚那些勇于扶正護義、維護公平正義的人或行為。可以用于表揚一位正直的法官公正地審判案件,也可以用于描述一位勇敢的人在危險時挺身而出保護他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宣公十五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匡護的故事。當時,齊國的公子光遭到了楚國的迫害,但沒有人敢站出來幫助他。只有楚國的公子燮勇敢地前來匡護公子光,最終成功將他救出。這個故事表達了匡護的精神,即正直的人應該勇于維護正義,幫助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匡護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匡”和動詞“護”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勇于匡護正義的律師,總是為弱者爭取公平。
2. 在這個社會上,我們需要更多的人來匡護公平和正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來記憶匡護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勇敢的人站在正義的一方,護住了那個方向,表示他在維護正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匡護相關的成語,如“大公無私”、“義薄云天”等,以加深對正義和公正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像超人一樣,勇敢地匡護正義!
2. 初中生:老師教育我們要勇于匡護正義,不做沉默的羔羊。
3. 高中生:作為一名學生干部,我應該用自己的行動匡護校園的正氣。
4. 大學生:社會需要更多的志愿者來匡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5. 成年人:作為一名公民,我們都有責任匡護社會的公平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