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癡
成語(Idiom):狂癡
發音(Pronunciation):kuáng ch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行為或思想極端瘋狂、狂亂。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狂癡是由形容詞“狂”和動詞“癡”組成的成語。狂指極端瘋狂、狂亂,癡指愚蠢、糊涂。狂癡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或思想異常瘋狂、荒謬愚蠢,常常表達對某人的不滿或批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狂癡一詞多用于形容某人的行為或思想極端荒謬、瘋狂,常用于貶義。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做出的荒唐舉動、不理智的決策或愚蠢的行為。例如,當某人不顧后果地追求個人利益,而忽視了他人的感受時,可以說他狂癡不顧一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董仲舒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董仲舒是漢代著名的儒家學者,他曾經提出“明主”、“明君”等思想,主張以仁義為核心來治理國家。然而,當時的漢武帝卻執迷于道教的修煉,對于董仲舒的學說不以為然,甚至將其斥為“狂癡”。這個故事使得“狂癡”一詞成為了形容不被認同或者被批評的思想或行為的代名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狂癡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常常以形容詞+動詞的形式出現。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爭奪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職位,竟然不惜動用非法手段,真是狂癡至極。
2. 這個公司的高層管理層狂癡地追求短期利潤,卻忽視了企業的長遠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狂癡”這個詞語與瘋狂、荒謬的行為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一個人表現出極端瘋狂、愚蠢的行為,就是狂癡。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狂癡相關的成語,如“癡心妄想”、“癡人說夢”等。這些成語都有共同的特點,即形容人的行為或思想極端荒唐、愚蠢。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他們在操場上狂癡地奔跑,好像沒有疲倦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為了追求時尚,有些人瘋狂地購買名牌,真是狂癡不已。
3. 高中生(16-18歲):一些學生為了追求高分,瘋狂地補習,簡直是狂癡之舉。
4. 大學生(19-22歲):他們為了參加一個派對,瘋狂地花費了大量的金錢和時間,真是狂癡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