鷙盩
成語(Idiom):鷙盩(zhì zhōu)
發音(Pronunciation):zhì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猛禽飛揚捕食的樣子,也用來比喻人勢如猛禽,威武勇猛。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鷙盩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鷙”是指猛禽,如鷹、鵬等;“盩”是指捕捉猛禽的工具。鷙盩一詞原本用來描述猛禽飛揚捕食的場景,后來也被用來比喻人具有威武勇猛的氣質和風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鷙盩常用于形容人具有威武勇猛的風姿,特別適用于形容軍事將領、英雄人物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某個特定場合中表現出的威武氣勢,比如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英姿颯爽。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鷙盩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作者屈原以“鷙盩”比喻自己的志向和抱負。在古代,屈原是楚國的忠臣,他希望能為國家盡忠,但卻被誣陷和流放。在《離騷》中,屈原以“鷙盩之志”來表達自己的威武之志和對國家的忠誠。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逐漸衍生出了更多的含義。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鷙盩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成,形容詞“鷙”修飾名詞“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鷙盩的風采,贏得了觀眾的喝彩。
2. 這位將軍英勇善戰,鷙盩之志令人敬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鷙盩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只巨大的鷹攜帶著捕食工具盩,飛揚在天空中,展現出威武勇猛的氣勢。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鷙盩相關的成語,如“鷙鳥將至”、“鷙鳥惡千里”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小明在比賽中跑得飛快,像一只鷙盩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演講充滿了鷙盩的氣勢,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16-18歲):這位學霸以鷙盩之志,為了理想奮斗著。
4. 大學生(19-22歲):他在比賽中展現出了鷙盩的實力,贏得了冠軍。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的領導能力鷙盩非凡,帶領團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