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允
基本解釋
(1).官名。 漢 置,太子官屬,又稱中盾。 南朝 宋 齊 稱中舍人。 唐 貞觀 復改為中允,屬詹事府,掌侍從禮儀,駁正啟奏,并監藥及通判坊局事。 清 末廢。《后漢書·班彪傳》:“其非朝日,﹝太子﹞使僕、中允旦旦請問而已。” 唐 杜甫 《奉贈王中允維》詩:“中允聲名久,如今契闊深。”
(2).公正。《宋書·符瑞志上》:“體正而王,中允克明。”如:貌似中允。
英文翻譯
1.[書] just; fair; impartial; fair-minded
成語(Idiom):中允
發音(Pronunciation):zhōng yǔ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中允指的是言行一致,言出必行的意思。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中允是由“中”和“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表示中間、居中的意思,“允”表示允許、答應的意思。中允的含義是指言行一致,說到做到,言出必行,不言而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中允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言行一致,言出必行,不做空談的人。在工作、學習、生活等各個方面,中允都是一種值得倡導和追求的品質。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認真負責,言出必行的情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中允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二年》。當時,齊國有一位名叫陳允的官員,他在任職期間一直言行一致,言出必行,深受人們的敬重和贊賞。后來,人們就用“中允”來形容這種言行一致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中允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中”是形容詞,表示中間、居中的意思;“允”是動詞,表示允許、答應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是個中允的人,言出必行。
2. 這個團隊的成員都是中允之人,工作效率很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中允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中間位置,左右兩邊的人都在向他提出要求,而他卻能夠言出必行,做到言行一致,這樣就能夠記住中允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中允相關的成語,如“言行一致”、“言出必行”等。這些成語都與中允有著相似的含義,可以進一步加深對中允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班的班長總是中允,他說的話都會做到。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要做一個中允之人,言出必行。
高中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以中允為準則,帶領同學們共同進步。
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我們需要展現出中允的品質,讓用人單位對我們產生信任。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們要做到言行一致,做一個中允之人,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