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鹽
成語(Idiom):厘鹽(lí yán)
發音(Pronunciation):lí y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小心計較小事,斤斤計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厘鹽源自于中國古代,鹽是一種重要的商品,而厘是鹽的計量單位之一。厘鹽的意思是指人們過度計較小事,小心謹慎地計算鹽的重量,表現出斤斤計較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厘鹽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對待小事過于計較,不愿意放手,或者過分追求完美。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小題大做,對每一個細節都過于挑剔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戰國策·齊策一》中有記載:齊國有個人特別喜歡厘鹽,他對每一次的鹽交易都十分挑剔,要求商人將鹽一粒一粒地過一遍秤,確保每一粒鹽都是完美的重量。這個故事被后人引用,成為了厘鹽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式成語,由“厘”和“鹽”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對待工作非常認真,但有時候也太厘鹽了。
2. 這個人太厘鹽了,連一點小錯誤都不能容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記憶“厘鹽”的發音,將“厘”字聯想為“理”,而“鹽”字聯想為“嚴”,表示對小事非常嚴格計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鹽在古代的重要性,以及中國古代鹽業的發展歷史,從而更好地理解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厘鹽的人,連玩具都要每個零件都完美無缺。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以厘鹽著稱,對每一項活動都要求嚴格。
3. 高中生:她是個有點厘鹽的人,對自己的外貌要求非常高。
4. 大學生:他對每一門課都非常厘鹽,總是追求完美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