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讎
成語(Idiom):宿讎(sù chóu)
發音(Pronunciation):sù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長期積怨的仇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宿讎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宿意為長久、積壓,讎意為仇恨、怨恨。宿讎指的是長期積怨的仇恨,形容兩個團體或個人之間的深仇大恨。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宿讎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兩個團體或個人之間長期積壓的仇恨,可以用于政治、歷史、文學等各個領域。在口語中,也可以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長期積怨的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宿讎的故事起源較為模糊,但這個成語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有所提及。宿讎一詞最早可追溯到《左傳·昭公二十一年》:“齊人、晉人宿讎會于鄄。”這句話描述了齊國和晉國兩個國家之間長期積怨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宿讎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兩個家族之間有著宿讎,已經持續了幾十年。
2. 他們之間的宿讎已經深入民間,難以化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宿讎這個成語可以通過以下方式:
1. 關聯詞義:將宿讎與“宿怨”關聯起來,宿怨即長期積壓的仇恨,可以幫助記憶宿讎的含義。
2. 創造故事:想象兩個團體之間長期積怨的情景,創造一個有趣的故事,將宿讎的含義與故事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進一步了解中國古代歷史中的宿讎事件,如齊國與晉國之間的長期仇恨。
2. 學習其他與宿讎相關的成語,如宿世(指前世的因緣,也用來形容前世的冤仇)、宿命(指前世的因果關系,也用來形容命中注定的事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和同學之間有宿讎,我們經常互相欺負對方。
2. 中學生(13-18歲):兩個學校之間有宿讎,經常發生校園沖突。
3. 大學生(19-22歲):這兩個社團之間有宿讎,經常為了資源爭斗不休。
4. 成年人(23歲以上):這兩個公司之間有宿讎,經常爭奪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