惻隱
成語(Idiom):惻隱(cè yǐn)
發音(Pronunciation):cè yǐ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對別人的痛苦和困苦感同身受,產生同情之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惻隱一詞出自《孟子·離婁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惻隱即指對別人的痛苦和困苦感同身受,產生同情之心。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對他人遭遇的同情和關懷,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體諒和關心的道德觀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惻隱一詞多用于形容人們對他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關懷,可以用于社交場合、教育場所以及文學作品中。例如,在同學遭受挫折時,你可以對其說:“我對你的遭遇深感惻隱之情。”這樣表達出你對他人遭遇的同情和關心。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惻隱一詞最早出現在《孟子》一書中,孟子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在《離婁上》一章中提到了“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強調了人們對他人遭遇的同情心是普遍存在的。這個成語通過孟子的論述而得以流傳,并成為了表達同情和關懷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惻隱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惻”是動詞,“隱”是形容詞。兩個字的結合形成了一個具有特定含義的詞語,表示對他人的痛苦和困苦感同身受。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看到那個乞丐的時候,心中產生了深深的惻隱之情。
2. 她對那位受傷的小動物表現出了惻隱的眼神。
3. 在聽到同學的困境后,我感到了一種強烈的惻隱之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惻隱的發音“cè yǐn”與“策音”進行聯想,想象一個人在聽到別人的困境后,立即產生同情心,發出聲音表示關心和關懷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同仇敵愾”、“同舟共濟”等,這些成語都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和團結。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看到同學受傷后,我感到惻隱,立刻去找老師幫忙。
2. 初中生:聽到同學的困境后,我深感惻隱之情,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3. 高中生:在社區看到有人流浪街頭,我產生了強烈的惻隱之心,決定參與志愿者活動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