篋中書
成語(Idiom):篋中書(qiè zhōng shū)
發音(Pronunciation):qiè zhōng s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某人的篋中(指盒子或箱子)藏著一卷書,形容人才深藏不露,蘊藏著無限的智慧和學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篋中書源自《宋史·王安石傳》,王安石是北宋時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學家,他在任職時,常常將重要的文書藏在篋中,以示保密。篋中書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人的內心深處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但不輕易展示給外界。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篋中書常用于形容人才或智慧深藏不露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內心有著豐富知識和智慧,但表面上看不出來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篋中書的故事起源于宋代政治家王安石。王安石在任職時,為了防止重要文書外泄,經常將其藏在篋中,以示保密。后來,篋中書成為了形容王安石深藏不露的智慧和學識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篋中書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平日里不愛說話,但一旦發言,卻像篋中書一樣,滔滔不絕。
2. 這個學生平時看上去很普通,但他的思維卻像篋中書一樣豐富多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想象一個盒子或箱子中藏著一本書,表達人的內心深處蘊藏著豐富的知識和智慧。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王安石的生平和他在政治和文學領域的貢獻,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篋中狡兔、篋中之物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看上去很普通,但他的大腦里藏著一本篋中書。
2. 初中生(13-15歲):她平時不怎么說話,但一旦發言,就像一本篋中書一樣,令人驚嘆。
3. 高中生(16-18歲):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他就是一本篋中書,知識豐富。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他的思考方式非常獨特,就像一本篋中書,無窮無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