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辀
基本解釋
(1).神話傳說中的龍車,乃“日”所乘。《楚辭·九歌·東君》:“駕龍輈兮乘雷,載云旗兮委蛇。” 王逸 注:“輈,車轅也。言日以龍為車轅,乘雷而行。” 洪興祖 補注:“震,東方也,為雷,為龍。日出東方,故曰‘駕龍乘雷’也。” 元 陸仁 《題文海屋<洛神圖>》詩:“龍輈兮孔蓋,秋之水兮如霜。”
(2).端上刻作龍頭的車轅。借指天子之車。《文選·張衡<東京賦>》:“龍輈華轙,金錽鏤鍚。” 薛綜 注:“輈,車轅,轅端上刻作龍頭也。華,采畫也。”《晉書·輿服志》:“五路皆有鍚鸞之飾,和鈴之響,鉤膺玉瓖,龍輈華轙。”《魏書·禮志四》:“龍輈十六,四衡,轂朱班,肅輪,有雕虬、文虎、盤螭之飾。”
成語(Idiom):龍辀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lí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龍的光輝,形容氣勢盛大、威武非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龍辀”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是指龍的光輝。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象征著權威、威嚴和力量。成語“龍辀”形容某種事物或人的氣勢非常盛大,非凡威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龍辀”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氣勢非常盛大,或者形容某個事物的威力非常強大。可以用于贊美某人的能力、才華或者形容某個事物的壯麗景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龍辀”源于古代神話傳說中的龍。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獸,被認為是天地之靈,具有非凡的力量和威嚴。龍辀一詞形容了龍的光輝,代表了龍的威武和氣勢。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龍辀”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龍”和“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站在舞臺上,氣勢如龍辀,吸引了全場觀眾的目光。
2. 這座建筑的設計宏偉壯麗,真可謂龍辀之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龍相關的形象和故事來記憶成語“龍辀”。可以想象龍盤旋在天空中,發出耀眼的光輝,展現出非凡的威武和力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對成語“龍辀”感興趣,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關于龍的神話故事和象征意義。還可以學習其他與龍相關的成語,如“龍飛鳳舞”、“龍騰虎躍”等,進一步豐富自己的中文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打籃球的時候,像一條龍辀一樣威武。
2. 初中生:那位演講者的演講氣勢如龍辀,讓人印象深刻。
3. 高中生:這幅畫的色彩絢麗,給人一種龍辀般的視覺沖擊力。
4. 大學生:這部電影的場面宏大,真可謂龍辀之作。
5. 成年人:他的領導能力讓人感到龍辀般的威嚴和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