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僧
律僧(lǜ sēng)
發音(lǜ sēng)
基本含義:指遵守戒律的僧人。
詳細解釋:律僧是由“律”和“僧”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律”指的是佛教的戒律,而“僧”則指的是出家修行的僧人。律僧指的是遵守佛教戒律的僧人,具有嚴守戒律、修行精進的意義。
使用場景:常用于形容一個人遵守規章制度,守紀律,不違法亂紀。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修行精進,一心向佛。
故事起源:律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佛說大乘大集經》中,意思是指遵守佛教戒律的僧人。佛教重視戒律的遵守,認為只有嚴守戒律才能修行成佛。因此,律僧成為了表示僧人修行精進、遵守戒律的象征。
成語結構:律僧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
1. 他是個律僧,從不違反公司的規章制度。
2. 這位和尚是一位嚴守戒律的律僧,深得眾人敬重。
記憶技巧:可以通過將“律僧”與“遵守規章制度”、“修行精進”等概念聯系起來進行記憶。
延伸學習:了解更多與佛教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可以深入了解佛教的文化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上有一個同學,他總是遵守學校的紀律,真是個律僧。
2. 初中生:我爸爸是一名警察,他每天都要遵守公安機關的規章制度,真是個律僧。
3. 高中生:我有一個朋友,他每天早起修行,晚上讀書,真是個修行精進的律僧。
4. 大學生:我的室友從來不遲到不早退,他真是個律僧,讓我很佩服。
5. 成年人:我們公司的總經理一直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他是個律僧,值得我們學習。
【版權聲明】 本文為查字典網站原創文章,版權歸查字典所有。未經許可,禁止轉載、復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內容。違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