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德
基本解釋
(1).謂取代舊朝以治天下之德。《左傳·僖公二十五年》:“戊午, 晉侯 朝王,王饗醴,命之宥。請隧,弗許,曰:‘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逸周書·芮良夫》:“以予小臣 良夫 觀天下有土之君,厥德不遠,罔有代德。” 孔晁 注:“言無遠德,罔有天下也。”
(2). 戰國 、 秦 、 漢 時,盛行“五行代德”之說,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附會于皇朝的興亡。“代德”作為改朝換代的一種說法,后遂具有迷信的色彩。 北周 庾信 《周宗廟歌·皇夏》:“龍圖基代德,天步屬艱難;謳歌還受瑞,揖讓乃登壇。”《宋書·武帝紀中》:“代德之符,著乎幽顯,瞻烏爰止,允集明哲,夫豈 延康 有歸、 咸熙 告謝而已哉!”
成語(Idiom):代德
發音(Pronunciation):dài dé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代替或代為做好應盡的道德義務,代人履行道德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代德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代”指代替或代為,而“德”則表示道德。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代替他人或代為履行應盡的道德義務,幫助他人完成道德責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代德這個成語通常用于表達一個人主動替他人或為他人承擔道德義務的行為。它可以用來贊揚那些樂于助人、肩負責任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推卸責任、不履行道德義務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代德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其中記載了一個叫做子罕的人的故事。子罕在一個寒冷的冬天,看到一位老人被困在冰面上無法自救。子罕毫不猶豫地脫下自己的衣服,將其投給老人,幫助他渡過難關。這個故事成為了“代德”的來源,象征著替他人履行道德義務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代德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分別是“代”和“德”。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毅然決然地代德,為了幫助那位需要幫助的老人。
2. 這個組織的志愿者們經常代德,為社區居民提供各種幫助。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代德”:
1. 將“代”字與“代替”聯系起來,表示替代他人。
2. 將“德”字與“道德”聯系起來,表示道德義務。
3. 將“代德”這個成語與幫助他人、肩負責任的行為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結。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代德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故事,如“代人受過”、“以德報怨”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看到一個同學掉了書包,我幫他撿起來,這是代德嗎?
2. 初中生:我們班長經常代德,幫助我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要代德,幫助同學們解決他們的困難。
4. 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我們應該代德,為社區居民提供幫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