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
基本解釋
◎ 大過 dàguò
(1) [serious mistake]∶大的過失,大的禍害
此愚者之所以大過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2) [recard a grave demerit]∶懲罰用語
記大過一次
◎ 大過 dàguò
[be going too far] 太過分
今書來,言者皆大過。——唐· 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英文翻譯
1.serious offense [mistake]
詳細解釋
(1).《周易》卦名。巽下兌上。《易·大過》:“大過,棟撓,利有攸往。亨。” 孔穎達 疏:“棟撓者謂屋棟也,本之與末俱撓弱,以言衰亂之世始終皆弱也。”后以“大過”指衰亂。 晉 陸云 《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時值大過,士爽其德,虔惟常侍,高明柔直。”《新唐書·張濬傳贊》:“如 畋 鐸 皆社稷之才,當大過之世,為天下唱,扶支王室,幾致中興。”
(2).重大的過失、錯誤。《左傳·哀公六年》:“不穀不有大過,天其夭諸?”《史記·太史公自序》:“此四行者,天下之大過也。” 唐 韓愈 《董公行狀》:“清宮而迎天子,庶人服而請罪有司,雖有大過,猶將揜焉,如公則誰敢議?” 朱自清 《“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我想這種‘談天’,無論如何,總不能算是大過吧。”
(3).處分用語。記大過一般是對性質較嚴重的錯誤的處分。《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馬上撤了差,記大過三次。停委兩年。”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八)》:“兩天之內,我和十多個同學,就迭連記了兩小過兩大過,再記一小過,就要開除了。”
成語(Idiom):大過
發音(Pronunciation):dà g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表示超過某個限度或程度,過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大過是由“大”和“過”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大”表示程度很高或者超過一定范圍,“過”表示超過限度。大過的含義是指某事物的程度或狀況超過了一定的限度,過分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大過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某種行為或狀況超出了適度或合理的范圍,過分了。可以用來批評某人的行為過于極端或過分,也可以形容某種狀況超過了正常或合理的程度。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大過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故事發生在公元前548年。當時,晉國的昭公遷都到了新的地方,新的城市建設得非常宏偉,城墻高而厚,城門寬而大。有人對昭公說:“這座城市太大了,超過了君王的尊嚴和權力。”昭公聽后非常生氣,因為他認為這種說法太過分了,不應該對君王的決策進行質疑。于是,他下令將說這話的人處死,并將他的骨灰撒在城門口,以警示后人不要說過分的話。從此以后,人們就用“大過”這個成語來形容某種行為或狀況超過了適度或合理的范圍。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大過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小孩吃糖吃大過了,一天能吃一大袋子。
2. 這個公司的開銷大過了收入,所以一直虧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住大過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非常高的山上,超過了一般人可以達到的高度,表示“大”,而且他站得太過分了,超過了安全的范圍,表示“過”。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住大過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大過相關的成語,如大材小用、大動干戈等,以擴展對成語的理解和運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聲音大過了教室里所有人,老師都聽到了。
2. 初中生:他的要求太大過了,我們做不到。
3. 高中生:這個演員的表演太大過了,完全沒有把握節奏和情感。
4. 大學生:這個政策的限制太大過了,嚴重影響了人民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