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籞
基本解釋
帝王的禁苑。 宋 岳珂 《桯史·殿中鷴》:“ 徽祖 居 端邸 時,藝文之暇,頗好馴養禽獸…… 江公望 在諫省聞之,亟諫。上大悅,即日詔內籞,盡縱勿復留。”
成語(Idiom):內籞(nèi yú)
發音(Pronunciation):nèi y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內心充滿智慧和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內籞是由“內”和“籞”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內指內心,籞指智慧和才能。內籞形容一個人的內心充滿智慧和才能,具有出眾的才智和聰明才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內籞常用于形容有才華、有智慧的人。可以用來贊美某人的聰明才智和智慧。例如,你可以用內籞來形容一個在學習方面非常優秀的同學,或者一個在工作中表現出色的同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內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二十四年》一文中。據傳,公元前525年,魯國的哀公(公元前549年-公元前510年在位)在位期間,國內發生了一次大水災。魯國的大臣季孫行父在災后對哀公說:“臣有一籞,內藏智慧。請聽臣的意見。”后來,人們就用“內籞”來形容聰明智慧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內”和“籞”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個內籞之才,無論什么問題都能迅速找到解決辦法。
2. 她的內籞讓她在工作中脫穎而出,得到了領導的賞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內籞”想象成一個人的內心中藏著智慧和才能的寶藏,通過這個形象來記憶這個詞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可以學習其他形容聰明才智的成語,如“才華橫溢”、“聰明絕頂”等。
2. 可以學習與內籞相關的故事和典故,了解更多關于聰明智慧的傳統文化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是我們班級的內籞,每次考試都能取得好成績。
2. 初中生(14歲):我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內籞,為國家做出貢獻。
3. 高中生(17歲):他在學校的辯論比賽中展現出了內籞的才華,贏得了冠軍。
4. 大學生(20歲):她是我們專業的內籞,對于復雜的問題總能給出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