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路無拾遺
發音(Pronunciation):lù wú shí y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道路上沒有丟失的物品,形容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路,指道路;無,表示沒有;拾,指撿起;遺,指遺失。成語“路無拾遺”形容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沒有丟失的物品。它寓意著社會秩序良好,人們生活安寧,相互信任,互相幫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社會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安定,也可以用來表達對社會秩序良好的祝愿。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十一年》記載了這個故事。相傳,古代中國有個叫孔子的偉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學生中有一個叫子貢的人,他非常聰明,但是性格有些懶散。有一天,孔子帶著子貢在路上散步,路上有一塊金子。孔子故意走過去不拾起來,看看子貢會不會拾起來。子貢卻沒有拾起來,孔子對他說:“路上有這么多人,沒有一個拾起這塊金子,這就是‘路無拾遺’。”從此,這個成語就流傳下來,用來形容社會治安良好,人民安居樂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謂語+賓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城市的治安非常好,路無拾遺。
2. 在這個社區,大家互相信任,路上的錢包都能找到失主,真是路無拾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路無拾遺”拆解為“路”、“無”、“拾”、“遺”,分別想象成一條路上沒有人拾取丟失物品,從而形成該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治安狀況,以及如何維護社會的安定與秩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學校的環境很好,每天放學時都是路無拾遺。
2. 初中生:我希望我們社會的治安能夠越來越好,實現真正的路無拾遺。
3. 高中生:路無拾遺是一個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