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船
基本解釋
并船。泛指大船。《戰國策·楚策一》:“ 秦 西有 巴 蜀 ,方船積粟,起於 汶山 ,循 江 而下,至 郢 三千餘里。”《漢書·酈食其傳》:“諸侯之兵四面而至, 蜀 漢 之粟方船而下。” 顏師古 注:“方,併也。”《梁書·元帝紀》:“ 江 湘 委輸,方船連軸。” 宋 王安石 《次韻酬微之贈池紙并詩》:“方船穩載獻天子,善價徐取供吾私。”
成語(Idiom):方船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chu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船頭方向一直向前,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船原本是指船頭方向一直向前,不偏不倚。后來,這個成語引申為一個人的行為、言論等方面,表示堅持正直、不走彎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行為態度端正,不偏不倚,堅持正義原則。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船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張丞相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中,張丞相是漢朝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他被派去北方巡視。在途中,他乘坐的船遇到了一場大風暴,船身被風浪打得東倒西歪。但是,船頭一直保持著直線前進,不偏不倚。這個故事形象地描述了張丞相的堅定和正直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動詞+方船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始終方船,不為金錢所動。
2. 在工作中,我們要方船,堅守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方船想象成一艘船頭筆直向前的船只,象征著堅持正直的品質。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張丞相的故事和其他相關的正直品質的成語,如“忠貞不二”、“正直無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我能像方船一樣,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2. 初中生:面對誘惑,我們應該像方船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
3. 高中生:在求學的道路上,我們要方船,不為名利所動。
4. 大學生: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我們應該方船,不偏不倚地追求真理和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