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帑
成語(Idiom):府帑(fǔ nǎng)
發音(Pronunciation):fǔ n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官府的財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府帑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府指的是官府、政府,帑指的是財物、金錢。府帑一詞指的是官府的財物,特指官府的公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府帑常用于形容官府的財物,也可以用來指代公共財產。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政府的財政收入和支出,或者用來批評官員的貪污腐敗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府帑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書·食貨志》中,原文描述了劉秀(即漢光武帝劉秀)在劉備的幫助下籌集糧食和財物,用于起兵反抗王莽的統治。其中提到:“秀籌府帑,備盡糧食。”這個故事成為了府帑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府帑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府”和“帑”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政府應該加強對府帑的管理,防止貪污現象的發生。
2. 這個項目的資金是由府帑撥款支持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府帑拆分為“府”和“帑”兩個部分,聯想官府的財物,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中國古代官府的財政制度和管理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府帑這個成語的含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爸爸是個警察,他每天都在保護府帑不被偷。
2. 初中生:政府應該更加重視府帑的合理使用,為人民謀福利。
3. 高中生:府帑是國家的財產,官員應該廉潔奉公,不得侵占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