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逢
基本解釋
亦作“ 龍逄 ”。即 關龍逢 。 夏 之賢人,因諫而被 桀 所殺,后用為忠臣之代稱。《莊子·胠篋》:“昔者 龍逢 斬、 比干 剖。” 漢 劉向 《九嘆·怨思》:“若 龍逄 之沉首兮,王子 比干 之逢醢。”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續集·貶誤》:“帝大笑曰:‘天下有如此癡漢,方知 龍逢 、 比干 非是俊物。’” 唐 韓愈 《通解》:“故 龍逄 哀天下之不仁,覩君父百姓入水火而不救,于是進盡其言,退就割烹。”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 龍逢 、 比干 ,因諫而亡,謂之忠臣。” 清 鄭燮 《道情》之九:“弔 龍逢 ,哭 比干 ,羨 莊周 ,拜 老聃 , 未央宮 里 王孫 慘。”
成語(Idiom):龍逢
發音(Pronunciation):lóng fé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機遇來臨,形勢大有可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龍逢意為龍遇到了時機或機會,形勢對它非常有利。這個成語形象地比喻適時的機遇和有利的環境,使人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和能力,取得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于形容適時的機遇和有利的環境,可以用來鼓勵人們抓住機遇,積極行動,追求成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劉敬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劉敬是春秋時期齊國的一位賢士,他以聰明才智著稱。有一天,他在山上看到龍在云霧中穿行,他立即意識到這是一個好兆頭,表示機會來臨。于是,他抓住機會,積極行動,最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來,人們就用“龍逢”來形容適時的機遇和有利的環境。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龍逢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正是在龍逢的時候,抓住了機會,成功地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2. 龍逢時機,機不可失,我們要抓住每一個機會。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龍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條龍在云霧中穿行,表示適時的機遇和有利的環境。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機遇、環境和成功相關的成語,例如“時來運轉”、“一帆風順”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希望在考試中能夠龍逢時機,發揮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2. 初中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要善于抓住龍逢的機會,追求自己的夢想。
3. 高中生:只有在龍逢的時刻,我們才能發揮出真正的實力,取得成功。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善于抓住龍逢的機遇,實現自己的事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