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直
基本解釋
(1).指人品端方正直。 漢 陸賈 《新語·慎微》:“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則得容於世而施於政。”《南史·蔡興宗傳》:“時上方盛淫宴,虐侮羣臣……唯 興宗 以方直見憚,不被侵媟。”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 魏知古 ,性方直。”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鴉頭》:“﹝少女﹞望見 王 ,秋波頻顧,眉目含情…… 王 素方直,至此惘然若失。”
(2).指形狀方正。 唐 元稹 《有酒》詩之二:“尚思天地之始名,一元既二分濁清,地居方直天體明。”
成語(Idiom):方直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正直,言行端莊,不偏不倚。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直是由“方”和“直”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方”表示正直、端莊,而“直”表示筆直、不偏斜。方直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品德高尚,言行正直,不偏不倚。這個成語強調了一個人應該保持端莊的態度,不偏離正道。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直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品德,表達對他人的贊賞和尊重。它也可以用來教育和激勵人們保持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例如,當你想表揚一個人的正直和誠實時,可以說他是一個方直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直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左傳·哀公十四年》的記載中。故事講述了魯國的哀公問左師如何能夠治理好國家。左師回答說:“君子方直,小人反曲。”這句話意味著一個君子應該保持正直的品行,而小人則會偏離正道。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方直是一個形容詞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以方直的品行和誠實的態度贏得了大家的尊重。
2. 在工作中,我們應該保持方直的態度,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法來記憶方直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一個方框里面,筆直地站立著,代表他的品行正直,不偏不倚。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道德、品行相關的成語,如“廉潔自律”、“忠誠正直”等,可以幫助加深對方直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方直的人,不要撒謊。
2. 初中生:作為學生,我們應該保持方直的品行,不做欺騙和作弊的事情。
3. 高中生:在面對困難和誘惑時,我們要堅守方直的原則,不偏離正確的道路。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以方直的態度對待學習和人際關系,不做不誠實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