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伏
成語(Idiom):偃伏
發音(Pronunciation):yǎn fú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偃伏指人或物體平躺在地上,不敢起來或站起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偃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偃”意為平躺,躺臥,“伏”意為俯伏,低頭。合在一起表示人或物體平躺在地上,不敢起來或站起來。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人或物體因害怕、屈服或被壓倒而無法站起來或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偃伏這個成語通常用于描述人的行為或狀態。它可以用來形容某人在面對困難、壓力或威脅時感到害怕或無法行動,也可以用來形容某物因受到壓迫或壓倒而無法正常運作。例如,可以用偃伏來形容某人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屈服或退縮,也可以用偃伏來形容某個行業或組織在面對巨大的競爭壓力時無法生存或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偃伏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偃伏其上,不能興也。”這句話形容了昭公面對困境時感到無助和無力行動的狀態。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人或物體因害怕、屈服或被壓倒而無法站起來或行動。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偃伏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偃”是動詞,意為平躺;“伏”是動詞,意為俯伏。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們偃伏在地,不敢發出任何聲音。
2. 在經歷了失敗后,他感到沮喪,只能偃伏在床上,不愿再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偃伏”這個成語與平躺在地上的形象聯系起來。想象一個人平躺在地上,無法起來或站起來,就可以很容易地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偃伏相關的成語,例如“屈伏”、“俯首稱臣”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我害怕站在高處,感覺腿軟,只能偃伏在地上。
2. 初中生(14歲):考試前,我感到很緊張,只能偃伏在書桌上,無法集中精力學習。
3. 高中生(17歲):比賽失敗后,隊員們沮喪地偃伏在地上,無法接受失利的事實。
4. 大學生(20歲):面對就業壓力,有些同學感到無助和迷茫,只能偃伏在床上,不愿面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