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蔽
成語(Idiom):藩蔽(fān bì)
發音(Pronunciation):fān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做官的人為了自身利益而設立種種障礙,限制他人的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藩蔽一詞源自《左傳·昭公十一年》:“藩蔽者,國之股肱也。”原指輔佐君王,保衛國家的重臣。后來,這個詞的含義逐漸演變為指那些阻礙他人發展、損害他人利益的人或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為了自身利益而故意制造障礙、限制他人發展的人或事物。可以用于描述官場、商場或社會生活中的各種阻礙、限制和妨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昭公十一年》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史書,記載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歷史事件。其中的這句話“藩蔽者,國之股肱也”被后人引用和演繹,成為了成語“藩蔽”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藩蔽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自己的利益藩蔽他人,導致整個項目陷入了困境。
2. 這個公司的內部藩蔽現象嚴重,員工之間缺乏合作和信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將“藩蔽”與“阻礙他人發展”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藩籬(fān lí)阻擋了他人的前進,從而形成“藩蔽”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藩籬”、“蔽日”等,加深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用各種辦法藩蔽我,不讓我參加學校的運動會。
2. 初中生:這個學校的校風嚴重藩蔽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3. 高中生:政府應該加強監管,防止官員藩蔽民眾的權益。
4. 大學生:商業競爭激烈,企業不能藩蔽競爭對手的發展。
5. 成年人:職場上有些人為了自身利益藩蔽他人,這是不道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