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帴
基本解釋
見“ 馬韉 ”。
成語(Idiom):馬帴
發音(Pronunciation):mǎ mà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臉色或者表情陰沉、愁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馬帴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馬”指的是馬臉,即人的臉色;“帴”指的是愁苦的表情。馬帴形容一個人的臉色或者表情陰沉、愁苦,通常用來形容人的情緒低落或者沮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馬帴常常用于描述人在遇到困難、挫折或者不如意的時候的表情和心情。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因為失意、受挫或者遭遇困難而表現出的沮喪和愁苦的樣子。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馬帴最早見于《晉書·王恭傳》:“恭覽表,馬帴而已。”這句話形容了王恭看表的時候,臉色陰沉愁苦。后來,人們就用“馬帴”來形容人的臉色或者表情愁苦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形容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臉上一直掛著馬帴的表情,似乎遇到了很大的困難。
2. 她聽到這個消息后,整個人都變得馬帴了起來,看起來非常的沮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馬的臉色陰沉愁苦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學習更多與情緒和表情相關的成語,例如“面紅耳赤”和“喜笑顏開”。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考試沒考好,回家時一臉馬帴的樣子。
初中生:她因為沒能進入籃球隊,臉上帶著馬帴的表情離開了體育館。
高中生:他因為家里遇到了經濟困難,整個人都變得馬帴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