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綦
基本解釋
復姓。 漢 代有 公綦稠 。見《后漢書·靈帝紀》。
成語(Idiom):公綦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q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公正、廉潔的品德和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綦是由“公”和“綦”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表示公正、公平、公道,“綦”表示廉潔、正直。公綦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具備公正、廉潔的品德和行為,不偏袒,不貪污,不徇私。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綦一詞通常用于形容官員或其他有權勢的人具備公正、廉潔的品質。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舉止正直、不偏私。這個成語在法律、政治、社會等領域中常常被提及。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綦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故事。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個官員名叫公綦,他為人正直、廉潔,不受賄賂,不徇私。他處理案件時公正無私,不偏袒任何一方。因此,人們將他的名字作為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具備公正、廉潔的品質。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綦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是形容詞,表示公正、公平,而“綦”是形容詞,表示廉潔、正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個公綦的官員,從不受賄賂。
2. 這位法官以公綦的形象為人民服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公綦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官員站在公堂上,手持天平,公正地審理案件,不受任何干擾。這樣的形象可以幫助記憶公綦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公綦這個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公正廉潔”、“清正廉潔”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做一個公綦的人,不欺負同學。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長非常公綦,從不偏袒任何一個同學。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保證選舉的公平公正,做一個公綦的領導。
4. 大學生:在校園里,我們要倡導公綦的思想,不參與任何違法亂紀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