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意
基本解釋
別的企圖;異心。《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久之,巫蠱事多不信。上知太子惶恐無他意?!薄?a href="/r_ci_5b94aab154c247504dd1c2f98f79174a/" target="_blank">三國志·魏志·劉表傳》:“ 表 疑 嵩 反為 太祖 説,大怒,欲殺 嵩 ,考殺隨 嵩 行者,知 嵩 無他意,乃止?!?/p>
成語(Idiom):他意
發音(Pronunciation):tā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他人的意思或想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他意指的是別人的意思或想法,與自己的意愿或意圖相對立。這個成語強調了個人主觀意愿和他人意愿之間的對立關系。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個人的意愿與他人的不同,表達個人的堅持或抵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一則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拔刀相助的故事。故事中,一個人看到兩個人爭斗,他拔出刀劍準備幫助其中一人。但是他一直在思考,到底該幫助哪一方。最終,他決定不再幫助任何一方,而是留下了“他意”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為“他”,意為“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們雖然有不同的意見,但是我沒有必要去理會他意。
2. 盡管他人的意見與我相左,但我始終堅持自己的立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他意”與“他人的意思”進行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個人意愿和他人意愿相關的成語,如“自作主張”、“我行我素”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讓我們畫一幅畫,但是我畫的和其他同學不一樣,因為我堅持了自己的他意。
2. 初中生(13-15歲):雖然我的同桌想要我幫他抄作業,但是我堅持了自己的他意,拒絕了他的請求。
3. 高中生(16-18歲):盡管我的父母希望我選擇一個穩定的職業,但是我要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了自己的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