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攻
成語(Idiom):鳴攻(míng gōng)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gō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在戰爭中,以聲音和武器的齊鳴作為攻擊的信號,表示決心要進行攻擊。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鳴攻”源自《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則故事。項羽在楚漢戰爭中,為了鼓舞士氣,決定采用鳴金收兵的方式來進行攻擊。他下令將所有的號角齊鳴,以此作為發起進攻的信號。這一戰略非常成功,士兵們聽到號角聲后充滿斗志,最終取得了勝利。因此,“鳴攻”成為形容軍隊發起進攻的成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軍隊或個人發起進攻的情景,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領域中的決然進攻行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故事源自《史記·項羽本紀》,描述了項羽采用鳴金收兵的戰略來鼓舞士氣并取得勝利的情景。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鳴”表示發出聲音,動詞“攻”表示進攻。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士兵們聽到鳴攻的號角聲,士氣大振,奮勇向前。
2. 這個國家決定采取鳴攻的策略,對敵人進行全面進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鳴攻”與“發起進攻的信號”聯系起來,記住其基本含義和來源故事。同時,可以想象士兵們聽到號角聲后斗志昂揚的情景,以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項羽和楚漢戰爭的歷史背景,以加深對“鳴攻”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用鳴攻的方式鼓勵我們參加運動會。
2. 初中生:在比賽中,我們的隊長鳴攻,我們士氣高漲,最終獲勝。
3. 高中生:在備戰高考的過程中,我們要像鳴攻一樣,堅定信心,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