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樂觀
基本解釋
(1). 漢 代宮觀名。亦作“ 平樂館 ”、“ 平樂苑 ”。 漢高祖 時始建, 武帝 增修,在 長安 上林苑 。《漢書·武帝紀》:“﹝ 元封 六年﹞夏,京師民觀角觝於 上林 平樂觀 。”《文選·張衡<西京賦>》:“大駕幸乎 平樂 ,張甲乙而襲翠被。” 薛綜 注:“ 平樂館 ,大作樂處也。” 南朝 齊 謝朓 《泛水曲》:“罷游 平樂苑 ,泛鷁 昆明池 。”
(2). 漢 代宮觀名。 東漢 都 洛陽 , 明帝 取 長安 飛簾、銅馬移 洛陽 西門外,置 平樂觀 。在今 河南 洛陽市 洛陽 故城西。《文選·張衡<東京賦>》:“其西則有 平樂 都場,示遠之觀。” 薛綜 注:“ 平樂 ,觀名。” 晉 袁宏 《后漢紀·靈帝紀下》:“ 進 以為然,乃言於上,大發兵講武於 平樂觀 。”
成語(Idiom):平樂觀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lè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情平靜、樂觀開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樂觀是由形容詞“平”和形容詞“樂觀”組成的成語。其中,“平”表示平靜、穩定,指人的心情平和安定;“樂觀”表示積極向上、對未來充滿希望。平樂觀形容一個人的心情平穩樂觀,即使面對困難或挫折,也能保持樂觀的態度。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樂觀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心態,特別是在面對困難或挫折時能夠保持樂觀的態度。這個成語可以用來鼓勵他人,也可以用來自我安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樂觀的故事并沒有明確的起源,但它體現了中國人傳統的樂觀精神和平和心態。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樂觀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形容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他一直保持平樂觀的態度。
2. 面對挫折,我們應該學會平樂觀,相信自己能夠克服困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平樂觀這個成語:
將“平樂觀”分解為“平”和“樂觀”,分別表示平靜和樂觀。可以想象自己站在平靜的湖面上,心情樂觀地欣賞美麗的風景。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平樂觀相關的成語或詞語,如“樂觀向上”、“心態平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幼兒園學生:我每天都很平樂觀地玩耍。
2. 小學生:考試失敗了也要保持平樂觀的態度,相信自己可以取得進步。
3. 中學生:面對高考的壓力,我要保持平樂觀的心態,相信自己能夠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找工作時遇到困難也要保持平樂觀,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合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