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閭閻撲地(lǘ yán pū dì)
發音(Pronunciation):lǘ yán pū d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君主或者有權勢的人以威嚴的態度對待臣民或者屬下,使他們非常恭敬順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閭閻是古代的兩個官職,分別負責管理鄉村和城市事務。撲地指跪下或者俯首貼耳地躬身恭敬。成語形容君主或者有權勢的人對待臣民或者屬下時,以威嚴的姿態使他們非常恭敬順從。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權力強大的人對待下屬的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權威的恭敬和順從。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出自《左傳·宣公十一年》。當時,齊國的宣公對待臣民非常威嚴,臣民們對他非常敬畏,有如閭閻撲地。后來,這個成語就用來形容君主或者有權勢的人對待臣民或者屬下的態度。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閭閻撲地,使得所有員工都對他非常敬畏。
2. 這位老師嚴厲的口吻讓學生們閭閻撲地,不敢有絲毫怠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閭閻撲地”聯想成一個君主或者有權勢的人站在高臺上,手中拿著權杖,下面的臣民或者屬下們都跪在地上,非常恭敬順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威風凜凜”、“威武不屈”等,進一步豐富和鞏固成語的應用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們都閭閻撲地,不敢走神。
2. 初中生:班長對我們的要求非常嚴格,我們都閭閻撲地,盡量做到最好。
3. 高中生:學校的校長嚴肅而又威嚴,學生們見到他都閭閻撲地,表示對他的尊敬。
4. 大學生:在實習期間,我們對導師非常恭敬,閭閻撲地地聽從他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