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笏
成語(Idiom):執笏(zhí hù)
發音(Pronunciation):zhí h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執笏是指官員在舉行儀式或會議時手持笏板,表示擔負職責和權力。在現代語境中,執笏常常指擔任重要職務或擔負重大責任。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執笏源自古代中國的禮制,笏板是一種用于儀式和官職標志的木制板塊。執笏既表示擔負職責和權力,也象征著官員的身份和威嚴。在古代,執笏是官員們在舉行儀式或會議時必備的道具,用以顯示自己的權威和身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執笏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擔任重要職務或承擔重大責任的人??梢杂糜谛稳菡賳T、企業高管、學校領導等擔任重要職務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承擔重大任務或責任的人,比如醫生、教師、父母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執笏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尚書·周書·大禹謨》中。相傳,大禹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偉大治水英雄,他治理洪水的事跡被后人稱為“大禹治水”。他在治水的過程中,執笏領導眾人,完成了艱巨的任務,因此成為了執笏這個成語的典故。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執笏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執”和“笏”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學校的校長,執笏多年,管理得非常有條理。
2. 這位總統執笏期間,推動了許多重要的改革措施。
3. 他在公司中執笏多年,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執笏這個成語:
1. 將“執”字和“笏”字分開記憶,關注它們各自的含義。
2. 想象一個官員手持笏板的畫面,聯想到擔負職責和權力的形象。
3. 創造一句具體的例句,將執笏這個成語運用到實際場景中,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禮制和官職制度感興趣,可以進一步了解相關的歷史和文化知識。也可以學習其他與權力和責任相關的成語,如“執政”,“掌權”,“肩負重任”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是我們班級的執笏,她管理得很有條理,讓我們的學習更加有序。
2. 初中生:校長是學校的執笏,他要負責管理整個學校,確保學校的運行順利。
3. 高中生:作為班長,我要執笏全班的學習和管理,確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績。
4. 大學生:作為學生會主席,我要執笏為全校學生服務,解決他們的問題和需求。
5. 成年人:作為公司的總經理,我要執笏領導公司的發展,確保公司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