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撒
基本解釋
蒙語的音譯。意為法令。《元朝秘史》釋為“法度”、“軍法”。亦有“法律”、“條例”、“政治”等義。 南宋 嘉泰 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 開禧 二年(公元1206年), 蒙古汗國 建立后,漸趨完備,設專人執掌,立“青冊”,以 畏兀兒 字記蒙古語,逐漸演變為成文法,稱“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諸王集會、軍隊調動等國家大事,均聚眾頒讀,按律遵行。在現代蒙古語中,此詞只有“政權”、“政務”、“政府”等義?!对贰ご笞诩o》:“秋八月己未……始立朝儀,皇族尊屬皆拜。頒大札撒?!?/p>
成語(Idiom):札撒
發音(Pronunciation):zhá s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行動迅速、毫不猶豫。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札撒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札指寫字、撒指行動。札撒表示行動迅速、毫不猶豫,形容人行事果斷、干脆利落,不拖泥帶水。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札撒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動舉止,特別是在解決問題、應對困難或做決策時表現出的果斷和迅速。例如,可以用于形容一個人在工作中迅速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者在緊急情況下立即采取行動的表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札撒的故事并不多見,但可以從字面上理解其意義。札撒的“札”指的是寫字,而“撒”指的是行動。由于寫字和行動都是比較迅速的動作,因此將這兩個動作組合在一起,形成了札撒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札撒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其中“札”為動詞,表示“寫字”,“撒”為動詞,表示“行動”。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遇到問題總是能札撒果斷地解決。
2. 在危急關頭,他札撒地采取行動,挽救了局勢。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札撒”這個成語與“寫字”和“行動”聯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人在寫字時迅速又果斷地行動,這樣可以幫助記憶札撒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行動迅速、果斷相關的成語,如“雷厲風行”、“迅猛如火”等,以豐富詞匯量和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札撒地跑到黑板前回答老師的問題。
2. 初中生:考試時,她札撒地填寫答題卡,不給自己留下任何猶豫的時間。
3. 高中生:面對挑戰,他札撒地制定了一系列行動計劃,確保順利完成任務。
4. 大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他札撒地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終取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