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眥
成語(Idiom):衣眥
發音(Pronunciation):yī z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心胸狹窄,小肚雞腸,容不得一絲一毫的委屈或冤屈。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衣眥中的“衣”指衣服,“眥”指眼角的眥毛。成語比喻一個人心胸狹窄,小心眼,連一絲一毫的冤屈都不能容忍。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那些小心眼,心胸狹窄的人。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過于計較小事情,不能容忍他人的委屈或冤屈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說,這個成語的故事源于戰國時期的齊國。有一位齊國的官員叫公孫衍,他非常小心眼,對待他人的委屈或冤屈從不容忍。有一次,他的朋友告訴他,自己的眼角有根眥毛,非常不舒服,希望他能幫忙拔掉。公孫衍卻拒絕了他的請求,說:“眥毛是屬于你的,我怎么能幫你拔掉呢?”這個故事后來被人們引申為形容那些小心眼、心胸狹窄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衣眥的結構為“名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就是那種衣眥之人,小事都能計較個沒完。
2. 別跟他計較了,他是個衣眥之人,不值得浪費時間和他爭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衣眥”聯想為一個人在計較自己衣服上的一根眥毛,形容他心胸狹窄,小心眼。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其他與心胸狹窄、小心眼相關的成語,如“鼠肚雞腸”、“斤斤計較”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個衣眥之人,連小朋友的玩具都不肯借給別人。
2. 初中生:班里有個同學很衣眥,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和別人吵架。
3. 高中生:他是個衣眥之人,對別人的批評總是不能接受,總是鉆牛角尖。
4. 大學生:我們班有個同學很衣眥,對于別人的意見總是不能接受,總是覺得自己是對的。
5. 成年人:我不喜歡和衣眥之人打交道,太累了,什么事情都要小心翼翼地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