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始亂終棄
發音(Pronunciation):shǐ luàn zhōng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開始時破壞秩序,最后拋棄不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始亂終棄是指一個人或組織在開始時制造混亂或破壞秩序,但最終卻拋棄或不再關心這個問題或責任。這個成語形象地描述了人們的虛偽和不負責任的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描述某人或某組織在某個事情上的不負責任的態度,特別是在開始時破壞了秩序或制造了混亂,然后卻不再關心或拋棄了這個問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始亂終棄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三言》中的《鰲頭山》故事中。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做官時開始時破壞了秩序,最后卻拋棄了自己的責任。這個故事成為了始亂終棄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始亂終棄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動詞和兩個動賓結構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公司的老板始亂終棄,讓員工們無所適從。
2. 他對這個項目始亂終棄,最后導致了失敗。
3. 政府不能始亂終棄,應該對社會問題負責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始亂終棄與一個人在開始時制造混亂,最后卻拋棄的形象聯系起來。可以想象一個人開始時破壞了一個精心擺放的秩序,然后無視后果而離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閱讀相關的歷史故事、新聞報道和文學作品來更深入地理解和應用始亂終棄這個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開始時制造了很多噪音,最后卻拋棄了自己的垃圾。
2. 初中生:他們在考試前開始時沒有好好學習,最后卻拋棄了自己的努力。
3. 高中生:政府在環境保護上始亂終棄,導致了嚴重的污染問題。
4. 大學生:這個公司的老板始亂終棄,讓員工們無法繼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