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自取罪戾
發音(Pronunciation):zì qǔ zuì l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自己找罪受,自作自受。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自取罪戾是指自己主動去做壞事或者違法犯罪,結果自然會招致禍患和懲罰。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當自重自愛,遵守法律和道德規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警示他人不要自尋煩惱、自招禍患的時候使用,也可以用來批評那些明知不好卻故意去做壞事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相如是漢朝時期的一位著名文學家,他在一次與匈奴使者的辯論中,用“自取罪戾”來形容匈奴對中國的侵略行為,表達了自己對匈奴的不滿和警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由四個漢字組成,分別是“自取”和“罪戾”。其中,“自取”表示自己主動去做某事,而“罪戾”表示禍患和懲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知道這件事是違法的,但還是自取罪戾。
2. 如果你不聽勸告繼續這樣做,那就是自取罪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自己主動去拿一塊石頭砸自己的腳,這樣的行為就是自取罪戾。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類似意思的成語,如“自食其果”、“作法自斃”等,來增加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他偷了同學的鉛筆,結果被老師發現了,真是自取罪戾。
2. 初中生(13-15歲):他明知道這樣做是違法的,但還是自取罪戾。
3. 高中生(16-18歲):他為了追求刺激,故意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結果自取罪戾。
4. 大學生(19-22歲):他明明知道這樣做是會有后果的,但還是自取罪戾,真是太不理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