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浪鼓
基本解釋
帶把的手鼓,鼓身兩旁有短繩系槌,來回轉動時,鼓槌擊鼓作聲。 陳伯吹 《小珍看蛟去》:“賣貨郎一邊揩著頭上的汗,一邊還搖著卜浪鼓。” 杜鵬程 《記一位年輕的朋友》:“ 王軍 頭擺得象搖卜浪鼓似的,很不滿意自己。”
成語(Idiom):卜浪鼓
發(fā)音(Pronunciation):bǔ làng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言行放肆,毫無顧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卜浪鼓是一個由三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卜”是古代的一種卜筮方式,表示預測未來;“浪”表示放肆、不受拘束;“鼓”表示敲擊樂器。整個成語的意思是指一個人言行放肆,毫無顧忌,不顧及他人感受和社會規(guī)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卜浪鼓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一個人的言行舉止放肆,不受拘束,不顧及他人感受和社會規(guī)范的情況。可以用于批評某人的不守規(guī)矩的行為,或者形容某人在公共場合不顧及他人感受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卜浪鼓的具體故事起源目前尚無明確記錄,但可以推測這個成語可能源于古代的音樂文化。卜浪鼓中的“浪鼓”即指的是一種古代的打擊樂器,這種樂器在演奏時往往需要大量的力氣和放肆的表演方式。因此,卜浪鼓這個成語可能是從這種樂器的表演方式中引申而來,用來形容一個人的言行放肆,毫無顧忌。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個字的成語,由“卜”、“浪”、“鼓”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言行舉止就像是卜浪鼓一樣,毫無顧忌地說出了令人尷尬的話。
2. 這個人真是卜浪鼓,什么事情都敢做,不顧及他人的感受。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卜浪鼓”與音樂樂器的形象聯(lián)系起來,形成一個印象深刻的形象聯(lián)想。可以想象一個人在打擊樂器上放肆地演奏,毫無顧忌地發(fā)出聲音,這樣就能夠記住卜浪鼓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放浪形骸”、“放肆妄為”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在課堂上說話不顧老師的感受,真是卜浪鼓。
2. 初中生:他在公共場合大聲喧嘩,完全沒有顧及他人感受,簡直就是卜浪鼓。
3. 高中生:他的言行舉止放肆,不受拘束,就像卜浪鼓一樣,讓人感到十分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