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闐采花
基本解釋
古 西域 樂曲名。 唐 李白 樂府有《于闐採花》, 蕭士赟 題解引《樂錄》:“《于闐採花》者, 蕃胡 四曲之一。”
成語(Idiom):于闐采花
發音(Pronunciation):yú tián cǎi huā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在他鄉采取異國的美好事物,也可以表示在外地尋找新的機遇和發展。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于闐采花”源自于中國古代的一個故事。公元前138年,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張騫在西域與于闐國的公主結婚。于闐國是一個花木繁盛的地方,張騫在那里采集了許多珍貴的花卉植物,帶回中國后為人們所贊美。因此,“于闐采花”成語意味著在他鄉采取異國的美好事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常用于形容人在外地尋找新的機遇和發展,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旅途中欣賞和采集異國的美好事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于闐采花”的故事起源于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事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于闐采花”的結構為“于闐”+“采花”,表示在于闐采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國外工作期間,經常于闐采花,收獲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2. 這位藝術家喜歡到各地旅行,他總是能在異國的風景中于闐采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于闐采花”與張騫出使西域的故事聯系起來,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中國古代出使西域的歷史事件,以及漢武帝時期的外交政策和文化交流。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想長大后去外國旅行,在異國的地方于闐采花。
2. 初中生:學校組織的夏令營活動讓我有機會到不同的地方學習,我希望能夠在旅途中于闐采花。
3. 高中生:我計劃出國留學,希望能夠在異國的學習環境中于闐采花。
4. 大學生:我打算參加一個國際交流項目,在國外的實習中于闐采花,拓寬自己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