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屈
成語(Idiom):卑屈
發音(Pronunciation):bēi q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態度低賤,自卑自賤,失去自尊自信。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卑屈一詞由“卑”和“屈”兩個字組成。卑指低下、低賤,屈指屈從、屈服。卑屈形容人的態度低賤,自卑自賤,不敢自主,屈服于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常用來形容個人在面對權勢或壓力時,表現出過分的謙卑和屈服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民族或群體在面對外來勢力時,喪失自尊和自信。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卑屈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故事講述了戰國時期,楚國的大臣屈原和賈生因為爭權奪利,互相攻擊。最終,屈原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向楚懷王作了卑屈的諂媚言辭。這個故事中的卑屈形象成為了卑屈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 + 卑屈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公司里總是卑屈諂媚,缺乏自信。
2. 這個民族經歷了長期的奴役,曾經卑屈自賤,但現在已經振作起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卑屈的發音與“背曲”相近進行聯想,表示人的姿態低下、屈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成語,如“卑躬屈膝”、“卑鄙無恥”等,來擴大對卑屈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不敢舉手回答問題,顯得很卑屈。
2. 初中生:他在班級里總是被欺負,變得越來越卑屈。
3. 高中生:面對家庭的壓力,他選擇了卑屈地順從父母的安排。
4. 大學生:她從小被灌輸卑屈的思想,導致她缺乏自信,不敢追求自己的夢想。